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大。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卓越贡献和崇高精神,发出了“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行动号召,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公司蔚然成风,激励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向身边的省劳模李新胜、刘建利和市劳模陈小龙3位同志学习,立足岗位做贡献,担当作为勇争先,为完成2022年的生产经营指标和各项工作任务奋力拼搏,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李新胜,男,汉族,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该同志1992年7月从原西安地质学院物探专业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地矿局物化探队参加工作至今,历任三分队技术操作员、组长、第二技术负责、副分队长兼技术负责、分队长兼技术负责、支部书记,物化探队副总工程师、副队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现任物化探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兼陕西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排查队地质灾害监测支队队长。2006年被西安市国资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4月份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21年被西安市石化农林工会授予“优秀工会之友”光荣称号。
李新胜同志在野外生产第一线工作近20年,为物化探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成绩:一是创新技术,提高了测井资料解释精度,资料合格率100%,优秀率达95%以上,解决了将深埋地下的油气储层"看准"、"看清"和"看全"的核心问题。二是创新井下测量仪器链接方式、组合各种参数,单井测井工作效率提高了一倍多,为开拓新的市场以及进入长庆测井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参与编写了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煤田测井联合会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承担的《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四是参与了《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书籍的编写工作,以及中科院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研发与集成》项目中的地球物理测井实验工作;先后在《西北地质》《特种油气藏》《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煤田地质与勘探》等8家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五是参与完成《杏子川油田坪桥区延长组长6油层油藏描述报告》、《杏子川油田坪桥区新增石油探明储量报告》和《郝家坪西区长21油层勘探开发潜力展望》等5份科研报告。六是打破旧的经营机制,跑市场、揽项目、更新测井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主持和指导完成石油测井4367口、三样5318口、射孔3979口、射孔井段14686米,累计实现收入7900多万元;指导完成煤田勘探测井项目112个,实现煤田测井工作量62万米,实现收入约2000万元,测井成为物化探队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自李新胜同志全面负责物化探队工作、担任物化探队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以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延伸,助推改革创新新发展,结合物化探队自身特点,科学谋划,优化产业结构,找准战略定位,明确提出“物探传统勘查、物探测井、物探深部勘查、生态环境灾害服务”和其它产业领域的“4+1”战略新格局。强化管理、提质增效,聚焦管理重点,完善制度机制;聚焦经营重点,狠抓《经济责任制》落实;技术创新和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地勘经济稳步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特别是在三维地震勘探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单项目合同额超过1000万元,是近十年来单项目较大的合同额,工程物探勘查合同金额突破2000万元;石油测井利用新技术实现自我革新、多元发展,近年来年产值过1000万元;地灾监测项目取得了史上好成绩,实现了地勘经济稳步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李新胜同志的带领下,定能书写新的辉煌!
刘建利,男,汉族,1972年10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正高级工程师,现任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自1997的7月从长春科技大学物探专业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地矿局物化探队工作以来,获得了多项荣誉和上级部门表彰,2010年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2014年获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2017年被评为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2018年荣获陕西省国资委国有企业杰出人才奖—科技创新标兵, 2021年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荣誉称号,2022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他长期奋战在被人们称之为“生命禁区”的巴丹吉林沙漠、山陡谷深的崇山峻岭、海拔4000至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等野外一线,连续10年担任中国地质调查局《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油气远景调查综合物化探项目》的项目负责(累计项目经费6541万元),2019-2021年连续3年主持完成了中国地质科学院《冈底斯构造带西藏典型矿集区物探深部找矿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示范》项目(累计项目经费933万元),历年来的成果报告评审验收均被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评为优秀级。他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与研究探索,在应用物探技术解决油气地质问题和矿产地质问题方面,创新了多项方法技术,解决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科学问题。
他勤于钻研、百折不挠,攻克了沙漠区物探勘查的很多技术难题,创新了重磁电资料联合正反演技术,首次提出了利用大地电磁测深阻抗相位校正视电阻率的残余静态效应、识别低阻层的原理及方法,大幅提高了分辨率、准确性和探测精度,定量解释了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的埋深、厚度与断裂构造,解决了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与评价方面的许多关键地质问题。项目优选的2个有利勘探区,经油气公司进一步勘探后,已经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拐参1井获得日产原油20m3、天然气2000~3000 m3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银额盆地新区新层系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
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断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开发了国产150kw大功率电磁发射系统和加拿大进口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接收系统配合使用的新功能,将发射电流从20A提高到了60A,大幅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分辨率和有效探测深度,获得了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等奖。通过在西藏甲玛-驱龙矿集区进行的大量野外试验与反复验证,在国内首次总结出了一套大功率多场源张量三维CSAMT的方法技术体系,成功获取了矿集区三维地球物理模型和三维电性结构,圈定了2处找矿靶区,后经钻探验证均见到了达到工业品位的巨厚矽卡岩型铜矿体。
他孜孜不倦,善于总结,发表学术论文19篇,出版专著2部,取得了6项国家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传帮带,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注重人才和团队培养,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青年研究团队,在推动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陈小龙,男,汉族,1974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物探高级工程师,注册地球物理工程师,现任陕西地矿物化探队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深部地球物理勘查院院长和书记,1998年大学毕业分配到陕西省地矿局物化探队工作至今,2014年荣获陕西地矿总公司“优秀员工”称号,2015年荣获“西安市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取得中共西安市第十三次党代表资格。
陈小龙同志始终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他敢于拼搏,二十多年来,无论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无人区,还是在秦岭陡峭山崖和深山谷深处,或在海拔超过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劳动楷模者的形象,负责或参与完成的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及各大区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等深部物化探项目30多个,在油气、地热和矿产等物探领域成绩优异,所有项目的成果报告评审验收均被评为优秀级,并成功解决了数多个关健地质问题。其中《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油气远景调查》项目获得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成果一等奖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
他善于创新,尤其是在深部地球物理勘查的技术方法研究方面,通过实施项目,总结研究了深部找油和找矿物探技术方法,先后在《JGR Solid Earth》、《地质通报》、《物探与化探》、《西北地质》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篇,取得了有关深部地球物理找矿的国家专利授权2项。2021年,“大功率地面电磁法测量系统”被陕西省科协、陕西省工信厅、陕西省国资委评为陕西省企业“三新小”创新竞赛一等奖,“基于变场源张量的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系统”被西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2021年度西安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
他始终注重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企业培养了一批综合型人才,为单位长期发展和行业技术推动做出了突出贡献。